时下春回大地,百花盛开,我国花卉产业运行现状如何?记者采访了业界有关人士。
销售渠道多元
(资料图)
受疫情影响,过去一年是很多行业的寒冬期,但花卉零售仍然取得了不错业绩。
“2022年我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达1986.8亿元。在疫情影响下,实体花店零售仍然达到900亿元的总销售额,全国各地头部花店业绩稳步上行。花卉电商零售一路攀升,2022年全国鲜花电商市场规模达1086.8亿元,占市场总规模的54.6%。”中国花卉协会零售业分会秘书长林巧玲说。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线下花店平均客单价为180元,较2021年小幅增加。在深圳、广州、上海等地约有56.2%的花店平均客单价可达200元至300元。疫情期间,花卉零售行业努力调整转型,从传统的手递手交易到鲜花电商平台兴起,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日益普遍。疫情令很多消费者形成线上购物的习惯,消费者通过美团外卖、抖音团购、抖音直播等线上渠道购买花卉的趋势日益明显。2022年,深圳市跳舞兰科技公司服务的400多家实体花店中,线上交易额比2021年同期增长65%。直播带货、社区团购、鲜花电商等平台为花卉零售带来超高流量,极大地刺激了花卉销售。每逢节日,这些平台的鲜花消费都呈爆发状态。一些城市的头部卖家在一个节日可以达到1万以上的单量。
花卉零售红火,也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有专业机构对欧美花卉消费分析后发现: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花卉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时,花卉消费开始进入饱和期(人均年消费60美元左右)。2017年我国人均GDP为8800美元,2020年超过10000美元,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强劲支撑了我国花卉消费需求。
林巧玲表示,通过调查发现女性是我国主要鲜花消费群体,占比约61.4%。消费人群主要是中高收入者,超过六成的鲜花消费者月收入在5001元至15000元。二线及以上城市是主要消费城市,消费人群年龄大致在27岁至39岁。个人月收入在5000元至15000元的每年鲜花消费3次至4次,15000元以上的每年鲜花消费在10次以上。花卉消费直接带动了花卉种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59万余公顷。
“疫情后生活恢复正常,花卉零售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会。市场需求的放大将带动产能的放大,2023年花卉产业将走向产销两旺。‘互联网+花卉’等销售方式将继续演进。鲜花电商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有望达到1279.1亿元。”林巧玲预判道。
出口异常红火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花卉进出口贸易额达7.20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2.9%。其中,出口4.86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4.5%。而2021年,我国花卉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7亿美元大关,较2020年增长12.66%,其中出口额4.65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20.24%。
“从2018年起,我国花卉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出口差额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这说明我国花卉产品质量和产品规格类型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中国花卉协会信息部副主任董燕说。
2022年,我国花卉出口目的地国家(地区)有114个,东南亚是近几年增长较快的市场。特别是对越南的出口增长最多,以3754.33万美元位居第一位。出口的花卉主要集中在盆花(景)和庭院植物、鲜切花、鲜切枝(叶)、种苗4个类别。这4个类别占2022年总出口额的92.19%。自2018年以来,盆花(景)和庭院植物一直占据着我国花卉出口额第一名的位置,5年间出口增幅达71.19%。而干切花出口额增长最快,6年间增幅达740.94%,是目前最具出口潜力的类别。
最可喜的是种苗出口。出口种苗品种繁多,海关统计分为无根插穗、有根苗、种用兰花、种用玫瑰和其他(濒危)种用苗木5个品类。2022年我国种苗出口5631.9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1.60%。2017年至2021年,我国种苗出口一直处于稳定增长态势。
与花卉出口持续稳步增长相反的是,我国花卉进口额却有所下降。2022年,我国花卉进口2.34亿美元,而2021年进口额达2.36亿美元。
在进口类别中,种球、鲜切花、盆花(景)和庭院植物占89.36%。其中,盆花(景)和庭院植物进口额连续3年呈下滑态势,2022年进口额达2285.85万美元,下降38.78%,进口额占比从2018年的25.6%下降到9.77%;干切花降幅达29.65%;鲜切花进口额同比减少834.39万美元,百合略有增长,其他品类均下降;鲜切枝(叶)进口额1038.14万美元,同比下降22.40%,鲜切枝(叶)进口额自2017年以来出现首次下降;种苗进口额也持续5年呈现下降态势。
2022年,我国分别从38个国家(地区)进口鲜切花,仅荷兰一国进口额保持增长。来自厄瓜多尔的进口额已连续4年下降,5年降幅达78.6%。
“进口下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2022年疫情反复,另一方面是国产花的替代性在增强。”董燕说。
加快转型升级
客观地讲,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仍比较多。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国、重要的花卉贸易国和花卉消费国。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花卉业在林草产业中的占比仍旧较小。目前,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已突破8万亿元,而花卉业的销售额刚刚超过2000亿元,不及林草产业总产值的2.5%。花卉业与经济林、木材加工、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产值过万亿元的优势林草产业相比,在规模及发展水平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司长张炜说。可以预见,花卉苗木结构性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将被淘汰出局,一些小规模生产企业和经营能力相对较弱的公司将面临新的生存压力。
“中国花卉零售渠道正在逐步完善,尚存许多问题,如花卉零售体系不健全、花卉零售区域发展不均衡、花卉零售管理落后、花卉零售营销方式单一等。”林巧玲建议,线上花店针对供应链和物流冷链的痛点,巩固质检品控,不断完善售后服务保障;线下花店结合花艺美学生活引入新的产品感官,可尝试“花厨+花宴”“花店+服装业”。
去年11月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花卉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自主知识产权花卉品种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花卉产业布局结构更加优化,花卉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花文化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人民群众花卉消费意愿显著提高,花卉多种功能有效拓展,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花卉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年销售额达到3000亿元。到2035年,花卉种业创新体系健全完善,主要商品花卉品种国产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布局结构更趋科学合理,质量效益显著提高,花文化日益繁荣,花卉消费持续增长,花卉出口稳步扩大,完备的花卉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力争年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
在严峻的挑战面前,花卉产业唯有加快转型升级。
中国花卉协会秘书长张引潮认为,花卉行业应求新求变,加强航天育种,促进种业创新,转变营销方式,积极推进花卉产业现代化发展,特别是要通过互联网利用5G技术、人工智能、数字花卉,强化云展示,拓展科技创新高地和花卉消费领域,让更多更好的花卉产品,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振兴乡村产业,发力城市绿化美化建设。
此外,还需加快推进现代花卉产业体系建设,通过运用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努力化解花卉产业链供应链结构性矛盾,畅通花卉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花卉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有效衔接和高效运转。 (经济日报 记者 黄俊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