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关于长信宫灯,长信宫灯简介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长信宫灯,长信宫灯简介,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资料图】
1、长信宫灯(Gilt Bronze Human-Shaped Lamp) 中国汉代青铜器。
2、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
3、宫灯灯体为一表面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通高48厘米,神态恬静优雅。
4、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5、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
6、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7、 通体鎏金,作宫女跽坐持灯状,中空。
8、整体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组成,各部均可拆卸。
9、宫女着广袖内衣和长袍,左手持灯座,右臂高举与灯顶部相通,形成烟道。
10、灯罩由两片弧形板合拢而成,可活动,以调节光照度和方向。
11、灯盘有一方銎柄,内尚存朽木。
12、座似豆形。
13、器身共刻有铭文九处65字,分别记载了该灯的容量、重量及所属者。
14、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故名“长信宫灯”。
15、据考证,此灯原为西汉阳信侯刘揭所有。
16、刘揭文帝时受封,景帝时被削爵,家产及其此灯被朝廷没收,归皇太后居所长信宫使用。
17、后来皇太后窦氏又将此物赐于本族裔亲窦绾。
18、此灯做为宫廷和王府的专用品、礼品,可见它在当时也是很珍贵的。
19、长久以来,长信宫灯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而广受赞誉。
20、这不仅在于其独一无二、稀有珍贵,更在于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
21、 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
22、堪称“中华第一灯”。
23、 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
24、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
25、 灯具的发明与我们的祖先对火的认识和利用有着密切关系,人类认识和保存火是灯具发明的前提。
26、数十万年前,随着人类对自然界产生的火的功用认不断提高,火不仅成为人们美食熟物的最珍贵的财富,也成为人们用以照明、驱逐黑暗的惟一工具。
27、又经过漫长的生活实践,人们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之后,为满足照明方式的不同需要,逐渐开始有意识地借用一些辅助设备来固定一定的火源。
28、这些用来固定一定火源的辅助设备经过不断的改进和演变,就出现了专门用来照明的灯具。
29、中国最早的灯具出现在战国,自此以后连绵不断,发展至今。
30、大量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灯具不仅种类繁多,也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时代性,而且许多设计新颖、造型别致的灯具还是精美的艺术品。
31、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的长信宫灯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后面将详细介绍)。
32、这些灯具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民俗文化内涵。
33、自汉代出现元宵节张挂彩灯的习俗后,彩灯制作更是历久不衰,直至现代化灯具高度发达的今天,彩灯仍是人们一年一度欢庆元宵佳节必备的物品。
34、 灯和灯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在考古发掘所见或传世品中,战国以前都尚未发现名为灯的实物。
35、在殷商甲骨文中亦未见灯、烛之类字样。
36、从现有文献来看,西周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烛”应是最早的照明用具的记载。
37、《仪礼·燕礼》云:“宵则庶子执烛于阼阶上,司宫执烛于西阶上,甸人执火烛于庭,阍人为火烛于门外。
38、”《礼记·曲礼上》亦云:“烛不见跋。
39、”《周礼·秋官·司烜氏》云:“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
40、”郑玄注:“坟,火也,树于门外曰火烛,于门内曰庭燎,皆听以照众为明。
41、”从上述文献来看,西周时“烛”应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没有点燃的火把通称为燋,故可以抱燋,用于执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称之为烛;放在地上的用来点燃的成堆细草和树枝叫做燎;燎置于门外的称火烛,门内的则称庭燎。
42、至于贵族家居或民间所用之“烛”是什么样子,至今仍不得而知。
43、中国现存最早的灯具出于战国,虽还未发现带有铭文款识的,但在屈原《楚辞·招魂》中已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当时已出现“镫”这个称谓了。
44、在周代,“镫”、“登”通用。
45、《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称之登。
46、”《礼记·祭统》:“夫人荐豆执校,执醴授之执镫。
47、”古人把“镫”称灯,应是字义的假借。
48、战国一些铜豆形灯自名为“烛豆”,这一现象进一步证明了灯是由豆演变而来的。
相信通过长信宫灯简介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