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榆树市遭遇暴雨洪灾。
【资料图】
面对严峻挑战,榆树市各级党组织迎险而上、快速反应、主动应对,广大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慎终如始抗灾情。榆树市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强大合力,千方百计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让党旗在拉林河沿岸高高飘扬。
闻汛而动,向最需要处集结
8月5日,榆树市防汛三级应急响应提升至防汛一级应急响应。榆树市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迅速行动,认真落实“平急结合”机制,向汛情严重乡镇和行政村集结。
9名市级领导带头分赴青山乡、延河乡、大岭镇、育民乡、红星乡、八号镇等8个乡镇一线调度指挥,协助开展抗洪救灾工作;178名乡镇领导干部和802名乡镇工作人员逐村包保,2702名村组干部包保2920个村民小组,3123名党员干部包保4224户,全面构建了“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干部党员包群众”五级包保的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机制,为打好打赢防汛救灾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逆流而上,向最危险处挺进
榆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处置险情。
育民乡组织党员干部对域内的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乡、村、组三级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细致地摸排各村隐患点、老旧房屋、危桥险路、低洼地带等重点区域,针对易受灾的丰乐村、五莲村、连山村,开展“敲门行动”,实现重点人群、重点区域排查全覆盖。八号镇强化应急值守,组织精干人员成立15支应急抢险队,24小时在岗待命、随叫随到。泗河镇组织发动党员群众300多人,对国堤进行加固增高。青山乡组建包保服务队,针对转移群众诉求,提供转移生活财产、喂养家禽牲畜等服务。公安干警在险情排查中3天连续下水,为人民群众取回20万元现金。
不落一人,向最安全处转移
榆树市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力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拉林河沿岸灾情较重的8个乡镇19个群众安置点建立临时党支部16个,对集中转移安置人员进行全方位登记造册,重点围绕自然情况、村组来源、个人需求、特殊照料、紧急联络、责任包保等方面,建立《临时安置点党员干部包保名单》,在支部公示栏进行公示,明确每名安置群众有专人进行联系包保,特殊人群为其量身制定安置方案,专门做好转移群众用餐保障、健康检测、心理疏导等工作,确保群众有难处、有需求能够第一时间找到组织,全力解决好受灾群众衣、食、住、医等方面实际困难和问题。
同时,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市人大、政协、总工会、工商联、两新工委等党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为受灾群众捐助生产生活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仅全市党员干部职工就捐款558万多元。
灾后重建,向最关切处发力
面对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榆树市各级党组织与受灾群众患难与共,举全市之力全力以赴开展灾后重建。
农业农村、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分兵把口联合作战,加强农田排涝,采取提闸门、通涵洞、破堤口、挖沟渠等方式加快自排,利用全部排涝站、排水车、大小水泵强排,排空率达99.4%。
抢抓救治“黄金期”,市级统筹农药、工具敞口供应,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农民自救保粮,力争“颗粒归仓”。
交通、供水、供电等职能部门持续加大水毁基础设施抢修,封堵决口12处,修复堤防1107米,抢修道路4375米、桥梁12座、涵洞50道,实现干路通畅。维修34所中小学基础设施、更新损毁教学设备,保证按期开学。坚持市统筹、乡组织、户参与,红星乡党委统一为建房户购买沙子、红砖等建筑材料,并建设样品房供群众参考。
各乡镇党委结合实际,超前组建消杀防疫队伍,对过水村屯公共空间、水井水房水头水尾、厕所、养殖场、垃圾点、农房及日用品全面消杀,消杀率、检测率、达标率均为100%。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凡明 通讯员王志刚
标签: